白茶相依

  #深度解析#这些俄罗斯文学里的巨作,为什么值得一读再读?


  奥·安·梅利尼科娃:2018年是三位作家的诞辰纪念年——屠格涅夫诞辰200周年,列夫·托尔斯泰诞辰190周年,高尔基诞辰15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全新的面貌再版了他们的作品。


  俄罗斯文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又不局限于本民族。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有崇高的道义感,热爱国家,真诚地探知各个时期文学的历史经验,各个民族文学的精神财富。俄罗斯文学家关注从远古到现代的世界文艺,并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19世纪进步的俄罗斯文学也对世界各国的人民,包括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俄罗斯文学家们关心的,不仅仅是本民族的问题,而是全人类的问题。因此高尔基说,在俄罗斯的文学殿堂里更多地、更激越地唱响着全人类主题。


  欧洲读者真正发现俄罗斯文学是在1879年,那一年法文版《战争与和平》问世。托尔斯泰的史诗震惊了欧洲人,从而促使他们开始关注其他的俄罗斯作家。之后俄罗斯文学开始大规模进入世界各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包括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比如中国、印度和日本。除了托尔斯泰,大家折服于屠格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魅力,把他们并称为“伟大的三驾马车”。很快契诃夫和高尔基也成功走上世界文学的舞台。


  19世纪下半叶的俄罗斯文学——从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列夫·托尔斯泰到契诃夫,以及早期的高尔基——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使读者领略到完美的艺术体验,感受到形式鲜明与内容丰富的有机结合,体会到深刻的思想性和崇高和道德感。俄罗斯文学的重要特点是具有社会性和人民性,它忧国忧民。现实主义是俄罗斯文学的根基和关键特征,它不仅鞭鞑丑恶,它更在寻找光明。


  俄罗斯文学并不固步自封,而是在与世界文学的互动中发展,创造性地吸收所有精华。俄罗斯文学丰富了其他国家的文学,有力地影响了其他国家的人民。正如20世纪初一位英国作家所说:“俄罗斯文学是一只火炬,它照亮了俄罗斯人民生活中最黑暗的角落,它的光辉散发到俄罗斯以外遥远的地方,照亮了整个欧洲。”


  俄罗斯经典文学反对因荒谬的生活体验而感到空虚和悲观,拒绝善恶不分,坚信真善美必胜。


  俄罗斯文学让你感同身受,引发你思索。书中并没有现实的答案或者办法,但会引起你的兴奋、怀疑或者反对,会教你思考。我认为,这是俄罗斯文学魅力无穷的秘密所在。


  托尔斯泰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肖丽媛(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早在1951年成立之初,人文社就将俄罗斯文学出版作为重点,为此网罗了当时已经有相当成就的翻译家和编辑,如孙绳武、刘辽逸、蒋路、许磊然、金人等,并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责任编辑。在几代出版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出版了各类题材、体裁的俄苏文学作品近千种,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宁、帕斯捷尔纳克、肖洛霍夫等大家的作品,以及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近20部当代俄罗斯知名作家的小说,这些作品均以精耕细作、出版品质卓越著称。


  我们今天在这里分享的三个系列小说就是俄苏文学近千种图书的一个代表,它们来自大师级俄罗斯文学家——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人文社选择在三位文学巨匠的诞辰纪念年出版他们的自传体小说系列,是因为他们在作品中不仅写出了本人的人格,而且写出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不仅写出了人物的内心,而且写出了时代的样貌。


  中国现代国学大师钱穆说:“文学的意义,在于发现更高的人生。”希望中国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通过阅读这三个系列作品,“发现更高的人生”。


  刘文飞(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我代表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对于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书的发布表示祝贺。今天是九本书的首发式。每次我参加首发式都像参加一个朋友的喜庆的日子,有可能是婚礼,有可能是生孩子,因为每本书都是孩子,刚才柏英也说了,都是编辑的孩子,都是翻译家的孩子,都是作者的孩子。说婚礼更像,翻译的著作问世,更像是婚礼,是原作和译作的婚礼,是作者和译者“结婚”。在今天这个场合像是中国文学和俄国文学在联姻。


  这九本书都是很好的书,第一,这是名家的名作;第二,这都是著名翻译家的著名译作;第三,它带有新的出版创意,有新的出版装帧。我大概从这三个角度来说。


  第一,我把这套书用一个名字,叫做“三部三部曲”,正好是三三得九,九本书。这三个作家——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都是在中国很有名的俄国作家,今天这三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依然有可以值得说明的地方。比如屠格涅夫,屠格涅夫是在国际上最有名的三个俄国小说家之一。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当年中国的俄语界经常说“屠陀托”,就是这三大家。最近二三十年,随着契诃夫及其作品地位的上升,好像屠格涅夫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即便是这样,我们恐怕在任何一个俄罗斯文学史课上是不能不讲屠格涅夫的。


  屠格涅夫三部曲——《阿霞》《初恋》《春潮》


  我前不久翻了一本英文的俄国文学史,这本书比我的年纪还大,我在这本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这里的“He”就是屠格涅夫,作者这样说屠格涅夫在文学史上的意义:“He was the first Russian author to win a European reputation. ... it was through Turgenev that Russia, so long mute, had at last vocal.”也就是说,屠格涅夫是使俄国发出声音的人,刚才奥·安·梅利尼科娃给出了1879年这个时间。其实俄国还有一个学者,就是普希金之家的所长弗谢沃罗特·巴戈诺,他说在1881年整个世界听到俄国的声音,不光是文学。以前大家都觉得俄国这个国家虽然很大,虽然打败了拿破仑,但是在整个西欧听不到俄国的声音,到了屠格涅夫整个世界才听到俄国的声音,是通过文学听到俄罗斯民族发出的声音。而且,我们中国人以前在屠格涅夫教学中都说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怎么怎么有价值,但是在欧洲最爱读的今天要我们看到的这三部篇小说——《阿霞》《初恋》《春潮》。张建华教授在屠格涅夫自传体小说系列的序言中写得非常好,大家可以读一读。


  下面讲一讲列夫·托尔斯泰。我们知道,整个世界文学史到目前为止被认为有三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第二个高峰是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十七世纪的英语的戏剧和诗歌,第三个高峰是十九世纪下半期俄罗斯现实主义小说,第三个高峰上的最高峰是列夫·托尔斯泰。我们以前更多地谈论列夫·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小说,也叫三部曲——《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但是我们要知道,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成为列夫·托尔斯泰,正是因为摆在我们面前这三本他最初写的书。1852年的《童年》是他发表的第一部作品。也就是说,没有小的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就可能没有后面大的三部曲,因为在小三部曲里面他对自我的审视和反省,对道德的推崇,从内容到形式,在这个小的三部曲都已经完全展示出来。


  ▲杜瓦版电影《安娜·卡列尼娜》剧照


  最后说说高尔基的三部曲。他在中国名气更大。以前我们说到高尔基的时候会有三顶“帽子”,说他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始祖,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是苏联文学的代表。现在我们上文学史课的时候很少讲这三个“帽子”。把他头上这三个“帽子”摘下去以后我们突然发现,在他的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有可能是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最多再加上他早期的中短篇小说。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座谈的高尔基最好的作品,可能不是《母亲》,而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我从文学史和在世界的传播的角度来谈这九本书的价值,也就是我理解中的好书。


  下面谈第二个问题,从翻译的角度来看。柏英选的这些书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成立,到今天已经68年了,比新中国年轻两岁。几十年间他们攒了很多东西,有很多压箱底的好货,随便翻一本出来都是很好的东西。这九本书里的三个译者都是值得说一说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老译者刘辽逸先生和谢素台女士我都见过。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因为我跟孙绳武先生、蒋路先生比较熟,有时候去人民文学出版社玩。我当时看到他们都坐在桌子前面,尤其是刘辽逸先生,他是不苟言笑的人,当时我们知道他正在翻《战争与和平》,重新译。我当时觉得,这个人可以翻译《战争与和平》,应该是多么伟大的翻译家啊。我们现在读到的高尔基的《童年》就是他翻译的。谢素台女士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以前是通县教会学校的,后来是西南联大的毕业生,据说英语和法语、俄语一样好。孙绳武先生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一般不大敢在自己的出版社出东西,出版社对自己的编辑要求更严。所以我想,如果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自己的编辑在自己的出版社出的书,又能流传下来,这样的翻译质量不用怀疑。


  最值得一谈的是屠格涅夫三本书两本的译者萧珊。可能有些同学不知道,她就是巴金先生的夫人。我查了一些资料,今天时间有限我不想多展开说,但我想大家可能知道一本书,萧珊曾经因为巴金受到牵连,得了癌症,1972年就去世了。巴金老觉得对不起她,他非常爱她。萧姗死了以后,巴金一直不愿意把她的骨灰盒下葬,一直摆在他的卧室里,他在她的骨灰盒上摆的就是萧姗翻译的《初恋》和《阿霞》。巴金有一篇课文收在《随想录》里,那篇课文被收到中学课本里面,叫《怀念萧珊》。这个课文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当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书,等到我永远地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和她的掺和到一起吧。”后来我想,有些译文的生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跟译者整个生命历程结合到一块的话,就不纯粹是一本文学的作品,它可能也是一本生活之书。


  萧珊译版《阿霞》


  最后说一说新版的装帧设计特色。这些译本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几十年的存货,就像五十年的茅台酒,拿出来以后我们用新瓶子装旧的酒,很香,瓶子也很好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柏英编辑很有心,她是北外的高材生,是张建华老师的博士生,她这个把“三部三部曲”放在一块的创意很好,一下把俄国文学史中这种体裁的意义突出出来,这是这三个系列对于我们俄国文学研究专业研究者来说是一个新意。


  刚才肖总和奥·安·梅利尼科娃也说到,这是200周年、190周年、150周年,俄国人对名人的生日非常重视,只要是有名的人,50岁或60岁时一定会得一个勋章,每个节日都会有。这三个系列,等于是给三位伟大作家的生日礼物,这个也非常好。


  另外,这九本书的装帧很漂亮,封面头像像浮雕,有烫金的作家签名,书里还附有人物关系图,还有明信片一样的插图。我觉得这些设计都很好。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这三个系列的序言都写得非常好。张建华老师给屠格涅夫三部曲写了序,南京的汪介之老师给高尔基三部曲写了序,列夫列夫·托尔斯泰三部曲的序言是南开大学王志耕教授写的。这三个序言写得很长,将近一万字,写得非常专业,而且很有新意。


  柏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非常感谢刘文飞老师。刘老师带了一本旧书,我在准备这个活动期间也找到一本旧书——1989年版的《屠格涅夫研究》,那本书里刘老师有一篇文章叫做《屠格涅夫的早期抒情诗》,大家可以找来看看,那篇文章面不仅体现了刘老师的文学研究功底,也展示了刘老师的诗歌翻译技巧,大家都知道刘老师在诗歌翻译方面很有造诣。挨着这篇文章的是《屠格涅夫晚期浪漫主义中短篇小说初探》,其中谈到屠格涅夫的爱情主题小说,不过没提到今天我们发布的这三部。三十年过去了,这个文章作者应该有更多、更新鲜、更细腻的体会,所以我请到他为屠格涅夫自传体小说作序。下面有请我尊敬的张老师发言。


  张建华(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首先祝贺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新的面貌、新的样式和新的体裁出版了三位大师的经典著作。这三部都是作家的自传体作品。在俄罗斯文学史当中,在世界文学史当中,自传体作品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因为自传体小说是作家通过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形态展现他们对生命生活的体察和思考。所以实际上自传体作品是作家对自己文学创作和思想经历的一种历史发生学的探讨。我是这样来看的,或者通俗说,是对作家整个创作的一种思想文化寻根。


  屠格涅夫三篇作品是他进入中年时候对他青少年时代爱情生活的一种回忆,也是他个性的反思。这些年来非虚构创作特别受到读者的喜爱,特别是2015年白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非虚构更成为读者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当然,非虚构光有真实还不行,还必须有在现实基础上的虚构。


  所有自传体作品天然地具有追忆流水年华的诗性,加上屠格涅夫本身是很抒情的一个小说家,他的这三部自传体作品就凸显出一个鲜明的特点——诗性特质。


  屠格涅夫在他的三部中篇小说——《阿霞》《初恋》《春潮》里,用他的生命脚步和心灵走向双重苦旅来表达他对爱情的认知,就像我在序言里所说,他在三个层次上实现了我们对爱情的总体思考。


  第一,这是在俄罗斯文学中开启了爱情书写的感性和身体之旅。什么叫感性和身体之旅?屠格涅夫非常重视人的天性,对于异性爱的这种天性。他非常强调和肯定一种爱情模式——一见钟情。我们看他所有的爱情小说都有这样的特点。叙事主人公其实是另有换名的屠格涅夫,他们分别是16岁、19岁和25岁青少年时代的屠格涅夫。


  第二,屠格涅夫在这三部作品小说里面非常强调女性在爱情当中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这和他在长篇小说里塑造的女性英雄和她们的爱情已经完全不一样。阿霞、济诺奇卡和杰玛这三个女性,都是高度自由的,个性独立,她们在爱情里面从来不寻求男性的依靠。“阿霞们”已经不再是检验“罗亭们”、拯救男性的女杰,已经不再处于一种精神恋状态,不再是精神理想的圣女,而是食人间烟火的、充满了七情六欲的男男女女。这是屠格涅夫在这三部曲中写爱情的独特之处。


  另外,屠格涅夫重在书写爱情的困境,他所有的爱情都是不成功的。屠格涅夫本人终生未娶,有一个非婚生女儿。他信为爱情是神圣的,但他质疑婚姻。他笔下所有的爱情都带有磨难的苦味,都是以悲剧结束。在屠格涅夫看来,在现实主义作品或浪漫主义作品塑造的理想爱情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爱情不过是男男女女们的一种向往,一种最终无法实现同时也无法放弃的生命追求。爱情是一种情感困境,是对理想的爱情失望的困境,也是在爱情当中复杂人性的困境。这是我对屠格涅夫爱情观的理解。


  读屠格涅夫的《阿霞》《初恋》《春潮》,我们可以感觉到,屠格涅夫不仅是《罗亭》《父与子》《处女地》这样一些社会历史文学作品的作者,不仅是所谓“俄罗斯社会思想的编年史家”,而且还是人类生命价值、爱情真谛、人性和谐的追溯者,这是他的自传体小说、爱情小说给我们的另一重文学意义。经历世事万象,拥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之后,屠格涅夫记录下来的所有这些爱情述说都无关乎社会,都无关乎善恶,只关乎欲望,只关乎感情,只关乎美丑。


  图书介绍  


  自传体小说系列


  《阿霞》《初恋》《春潮》,《童年》《少年》《青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分别是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三位文学大师在不同时期的成长经历,以文学形式在读者面前展开,宛如一部部青春修炼手册。

2019-03-18 11:32:45
0人点赞 0人评论
 私信    + 关注
Jing

  #征文#上海:第七届商务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国际研讨会

  “创新与变革”

  第七届商务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国际研讨会

  征文通知(第1号)

  (2019年7月12日—14日,中国上海)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不断推动着商务汉语教学的发展,但是当前海内外的商务汉语教学也面临着新局面、新挑战和新机遇。为探索商务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拟于2019年7月12日至7月14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以“创新与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商务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国际研讨会”。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上海)、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中文部合办。现挚诚向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征集会议论文。

  一会议议题

  1. 商务汉语国际传播

  2. 国际汉语教学测试与评估

  3. 商务汉语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

  4. 现代教育技术与商务汉语教学

  5. 当代语言学理论与商务汉语教学

  二会议形式

  1.专家对话

  2.主旨报告

  3.分组报告

  三会议日程

  7月12日   下午报到

  7月13日   上午开幕式、专家对话、主旨报告

  下午分组报告

  7月14日   上午分组报告、闭幕式

  四摘要和论文提交规定

  论文报告人须提交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摘要,并在摘要中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称、电子邮箱、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信息。

  本届会议拟在会后通过专家评审方式遴选出优秀论文并出版会议论文集。因此,论文报告人均须在会前提交论文全文。

  摘要和论文均以汉语撰写,并以DOC文件形式提交至:

  shangwu@mail.shufe.edu.cn。

  五重要日期

  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3月31日

  论文录用电邮通知日期:2019年4月30日前

  论文报告人确认参会截止日期:2019年5月15日

  非论文报告人申请参会截止日期:2019年6月15日

  论文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6月15日

  会议日期:2019年7月12日至14日

  六参会费用

  中国大陆参会者会务费:人民币800元(在读学生为人民币400元)

  其他国家和地区参会者会务费:150美元(在读学生为75美元)

  参会者往来交通与食宿费用自理。在读学生在注册时须提交身份证明材料(有效学生证及所在院系证明信)。

  七会议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林林、刘凝子

  电话:+86-21-6536 2586/6531 5752   

  手机:+86-134 8221 2808

  传真:+86-21-6560 0550            

  E-mail:shangwu@mail.shufe.edu.cn

  联系地址:中国上海市中山北一路369号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0083)

  “‘创新与变革’第七届商务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国际研讨会”组委会

  2019年1月23日

2019-03-18 10:04:57
0人点赞 0人评论
素面朝天

  #解读#“小众”非洲出版业走上国际舞台,对此你了解多少?


  出版业的变革已历经多年,时至今日诸多变革逐渐趋于成熟,但仍有很多方面值得期待。


  近年来,非洲或非裔人物角色的作品比例有了上升趋势,关于多样性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编辑和代理人都很期待非白人作家写的好作品,2019年这一趋势还将加速发展。


  新历史小说:为非洲文学打开新局面


  2019年起,非洲出版业开始在国际上打开更高的知名度。许多非洲作家开始走出非洲,走向世界,并在国际各大顶级出版商那里凭借出色作品获得明星级的待遇。


  比如,美国计划并于年初推出的,讲述加纳沦为殖民地之前历史的《萨拉加百井》(The Hundred Wells of Salaga)的作者阿伊莎·哈拉纳·阿塔(Ayesha Harruna Attah),还有备受瞩目的小说《石头房子》(House of Stone)的作者诺瓦由·罗莎·图玛(Novuyo Rosa Tshuma)等等。


  出版商在《石头房子》的宣传新闻稿中称:“这本小说是一本疯狂而壮丽的史诗,在这本书中,图玛控诉过去,支持那些在历史中站错边的人。她讲述了罗德西亚殖民地如何走向死亡,现代的津巴布韦又是如何在腥风血雨中诞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图玛的小说关注点放在了津巴布韦西南部的恩德贝勒人身上,而不是绍纳人主导的地区。从一开始,她就把“历史”这个词分解成“别人书写的故事”(Hi-Story),强调其中的“故事”成分,历史本身就是经过人类加工的。


  主人公扎玛尼努力理解自己的故事,并重新书写个人历史,这样才能内化自己儿子的身份,融入家庭生活。但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渐渐发现,津巴布韦无法忘却历史,这个国家有一个笃定的信念,“永远不要再次沦为殖民地。”


  非洲作家们逐渐展露头角,并走向世界舞台,关于非洲小说,读者们有了更新的期待,尤其是如何从另一个角度,将历史小说和崭新的未来连接在一起。历史小说的功能就是再造一个民族的历史,至少面对着主导的殖民主义立场,可以注入全新的观点。大多数情况下,殖民时期的历史充满了模糊、扭曲和篡改。


  此外,还有一些出版商已经在今年着手为有潜力的非洲作品定制专属的出版计划,包括总部位于尼日利亚的出版公司卡萨瓦共和国(Cassava Republic Press),以及美国的催化剂出版社(Catalyst)和Mantle出版社。


  数字出版:非洲出版业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尼日利亚出版商协会主席格巴德加·阿德达波(Gbadega Adedapo)的说法,出版业也逐渐成为非洲经济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基本可以每年为非洲大洲做出高达10亿美元的GDP贡献。


  2018年5月,在尼日利亚拉各斯举办的非洲出版商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阿德达波表示,近年来出版业在非洲大陆54个国家以每年6%的增长率飞速发展着。


  肯尼亚公共福利组织PEN的副秘书长亚历山大·恩德里(Alexander Nderitu)对这种大胆的言论并没有过于乐观,他在编写《非洲文学地图变迁》(Changing the Literary Map of Africa)时发布了一份关于非洲出版物的调查报告,其中汇总了与出版业相关的各大关键主题的不同观点,例如殖民主义对非洲文学的影响,非洲侨民在文化中尴尬处境,以及非洲文学奖的缺失等等。


  根据恩德里的说法,非洲出版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是非洲的规模巨大,但出版的数量跟不上。非洲拥有13亿人口,大约3000个具有不同语言的民族。而大部分都没有详实的文学记载,以及文献,基础的图书馆建设也极度匮乏。很长一段时间,收音机都是非洲传播信息和教育的主要工具。


  不过,恩德里还指出,播客和有声读物已经开始在非洲逐渐流行起来。非洲的几家初创出版公司已经开始深耕这个版块,吸引更多有声读物听众,包括加纳的AkooBooks Audio,肯尼亚的eKitabu和尼日利亚的OkadaBooks。


  另一方面,电子书却尚未在非洲大陆获得太大的吸引力。虽然整个非洲的互联网普及率为35%,即差不多4.5亿人,但大型国际电子书分销商还没有在除了埃及和南非以外的地方建立大量业务。尤其是根据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定制内容或电子书商店,更是少之又少。而且,数字出版盗版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有一个专门致力于解决电子书盗版问题的非营利组织叫做Worldreader,该组织为非洲,亚洲,印度,拉丁美洲和中东等内容欠缺的地区建立数字图书馆。自2010年以来,通过与全球425家出版商合作,在世界各地创建了35,000家图书馆,这里面就包括162家非洲出版商。Worldreader已经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以及印度和约旦的出版商提供了200多万美元的内容服务。


  在非洲,Worldreader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加纳,肯尼亚和尼日利亚。在尼日利亚,它的应用程序每个月能吸引335,000名用户。在2019年1月底发布的一份题为“数字出版的现状:来自加纳,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的数据”报告中,显示非洲出版商非常热衷于以数字方式出版更多书籍:“非洲出版商认为现下最好的机会就是通过数字出版打入国际市场,接触更广泛的受众,创造更多的收入以及无障碍的内容。“尽管数字出版前景广阔,可以缩短出版时间节约出版成本,但最大的障碍仍然是专有技术和资源的缺乏,非洲出版仍然任重道远。”


  为了解决非洲出版商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国际出版业已经开始密切关注并促进非洲大陆出版业的发展,非洲出版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究竟在哪?我们拭目以待。(by国际出版周报)

2019-03-18 09:06:33
0人点赞 0人评论
叫兽胡

  #招聘#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春季招聘中,来和我们一起工作吧


  9102年了,好工作的定义是什么?


  应该不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一是因为这样的工作即使存在也一定不多,二是这不像是要找一份好工作,更像是为了不工作。


  上次看了一篇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的访谈,他认为自由来自于自我认知,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做的事情和要追求的东西足够笃信,那TA就是自由的。一份好的工作也应该是这样,不在于公司有多大,能不能带宠物上班,而是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至少知道喜欢做什么),想要什么,而这家公司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给你什么。如果彼此都看对眼了,就共同成长,互相成就。我想这不仅是自由,而且还挺酷的。


  所以,如果你恰好对出版、文化、教育行业有兴趣,欢迎投简历(岗位信息在文末) 。无论你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还是进入行业多年的资深选手,我们都有能让你充分展现个性与才华的舞台。除了专业能力之外,华理社对自己成员看中的特质有这些:想象力,好奇心,自学力,以及脚踏实地。


  关于华理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6年,是集图书、网络、电子、音像制品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华理社现有五大业务板块:化学化工、社会工作、外语出版(英/日/韩语等)、基础教育(文/理)、迪士尼出版。


  了解一家出版社最快的方法,当然是看出过哪些书:


  化学化工精品图书代表


  我社出版的“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丛书,是国内第一套聚焦页岩气领域的原创系列学术著作,在国家出版基金结项考评中获得优秀,并获上海图书奖特等奖,还与全球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达成英文版权输出协议。


  社会工作精品图书代表


  我社申报的“玛丽·埃伦·里士满社会工作全集”项目获批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集共有8册图书,涵盖了社会工作专业奠基人里士满生平具有深远意义和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专著、公开讲演及论文合集。


  外语出版精品图书代表


  江湖上有传言:红蓝宝在手,日语能力考无忧。经典红蓝宝书上市十余年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真题押中覆盖率超过80%,系列图书畅销百万册。橙宝书(读解)+绿宝书(听解)新成员现已加入宝书家族。


  基础教育精品图书代表


  深受家长与小朋友欢迎的文言语感启蒙畅销佳作,是初学文言的必备范本。本书精选经典有趣的文言文,配朗读音频和精美插图,旨在培养小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语感,让孩子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品味文言之美,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迪士尼精品图书代表


  通过与迪士尼以及各大IP巨头的合作,我们开拓出广阔的英语学习市场。迪士尼大电影双语阅读与英文原版系列均深受读者欢迎。2018年,华理社从一众出版社中脱颖而出,摘得“迪士尼全球出版年度最佳产品创新奖”。


  值得强调的是,在拥抱“图书+”的融合出版理念的今天,华理社的产品形态早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图书。音频、视频、电子书、点读书、广播剧、线上课程……如今我们以内容资源为基础,进行多媒介出版,全媒体营销,力求实现多元化发展。


  我们提供


  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应届生培训期结束后绩效提成上不封顶)、租房补贴、补充住房公积金、补充医疗保险,以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假日福利


  完善的编辑培训制度(导师陪伴成长计划、新编辑茶座、责编续展等),丰富的培训与参加海内外书展机会,帮助个人快速成长


  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与舒适的办公环境(华理的食堂很多,好吃又便宜)


  办公地点: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楼


  丰富的员工活动,包括读书会、登山团建、龙舟争渡等工会赛事


  15天春节假期,入社满3年后可申请弹性工作制


  其他福利:交通补贴、年度体检、福利图书、咖啡券、电影票、生日蛋糕卡、创新奖励金等等


  关于春季招聘、应聘须知


  请投递Word或PDF格式的简历,邮件主题:学校+姓名+应聘职位


  投递邮箱:zhaopin@ecustpress.cn


  联系电话:021-64252404 闻老师 林老师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楼


  后续请点击本公众号菜单中的读者服务-加入我们,了解最新职位信息


  高教策划编辑-高等教育教材教辅


  岗位描述


  负责调研高等教育政策、专业与课程设置


  负责高等教育教材、教辅产品线规划与选题策划工作


  负责选题组稿、作者关系维护


  负责产品宣传、营销推广及客户关系维护


  负责产品制作全流程监督,并参与部分工作


  应聘要求


  硕士研究生学历


  化学化工类、数学、物理、经济、管理或英语类等相关专业


  英语CET-6及以上


  较好的写作能力、协调能力,较强的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热爱高等教育事业,性格外向,擅长与高校教师打交道


  工作积极、认真、专注


  薪酬待遇


  年薪10万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薪酬面议


  项目编辑-社项目部


  岗位描述


  按照本社规划,开展能源、资源、环境、健康等领域出版项目选题策划工作


  研究国家重大科技战略规划及出版项目指南,负责撰写文案、申报各类出版基金


  负责拓展重要作者资源、组稿及拟定宣传重大出版项目的推广方案


  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开展学术出版研究


  入职当年完成两周一次的权威媒体、学术讲座、专家调研报告


  应聘要求


  硕士研究生学历


  化学、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


  英语CET-6及以上;


  具有良好的汉语文字功底、口头表达、沟通和执行能力,善于学习新知识


  热爱出版工作,对相关新媒体及运营平台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富有团队合作精神,敢于创新


  薪酬待遇


  年薪10万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薪酬面议


  项目编辑-社会科学


  岗位描述


  以社会工作(含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为主要选题方向


  根据国家重大战略和社部规划,进行选题调研孵化工作


  参与重点项目和基金项目的研发、流程管理、结项工作


  撰写软文、联系社群微号,统筹实施图书新媒体营销工作。


  应聘要求


  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共党员优先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为社会学或社会工作)


  英语CET-6及以上,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


  具有扎实的社会工作学科理论功底


  性格开朗,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富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强烈的事业心,敢于创新


  有微信公众号、微店等新媒体运营(实习)经验者优先


  薪酬待遇


  年薪10万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薪酬面议


  语文策划编辑-基础教育文科


  岗位描述


  中小学语文学科方向教辅图书及数字产品市场的调研、选题策划工作


  完成所策划选题的组稿、编辑、审校等日常工作


  与美编、印制等部门协调,完成装帧设计工作


  主导图书及数字相关产品的营销策划,协调各方资源服务图书销售


  应聘要求


  本科及以上学历


  中文、汉语、文学类等相关专业


  较强的中小学语文学科知识


  较强的沟通、协调和执行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与文案写作能力


  热爱教育和出版事业


  富有团队合作精神,能承担一定的工作压力


  薪酬待遇


  年薪10万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薪酬面议


  英语策划编辑-迪士尼项目


  岗位描述


  迪士尼项目图书及数字产品前期市场的调研、选题策划工作


  完成所策划选题的组稿、编辑、审校等日常工作


  与美编、印制等部门协调,完成装帧设计工作


  主导迪士尼相关产品的营销策划,协调各方资源服务产品销售


  应聘要求


  硕士研究生学历


  英语类专业,通过英语专业八级


  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执行能力,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与文案写作能力


  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富有团队合作精神,能承担一定的工作压力


  具有教育类图书或童书策划(实习)经验者优先,或有其他类别图书成功策划(实习)经验者优先


  薪酬待遇


  年薪10万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薪酬面议。


  英语策划编辑-英语考试图书


  岗位描述


  选题策划:根据市场需求,策划英语图书选题并负责后续的组稿、书稿加工等工作


  项目推进:推进所负责项目的出版进度,根据出版计划保证出版时间


  资源开拓:开拓及维护图书选题资源、作者资源


  营销推广:参与图书的市场调研、活动组织、文案撰写、营销推广等工作


  应聘要求


  硕士研究生学历


  英语类专业,通过英语专业八级


  具备优秀的双语文字功底、良好的文化素养,中文写作能力突出


  有良好的图书阅读习惯,近三年年均阅读量不少于10本


  善于沟通和表达,执行力强


  细致稳重,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有国外教育经历或交换留学经历者优先,有托福、雅思等考试经历者优先


  薪酬待遇


  年薪10万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薪酬面议


  英语策划编辑-中小学教辅


  岗位描述


  中小学英语学科方向教辅图书市场的调研、选题策划和申报


  中小学英语学科方向教辅图书的组稿、编辑、审校等日常工作


  与美编、印制等部门协调,完成图书的装帧设计工作


  负责中小学英语教辅图书的文案撰写、活动组织、营销推广等工作,协调各方资源服务图书销售


  应聘要求


  本科及以上学历


  英语类专业,通过英语专业八级


  有较强的中小学英语学科知识


  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执行力,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与文案写作能力


  热爱教育和出版事业


  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薪酬待遇


  年薪10万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薪酬面议


  英语文字编辑


  岗位描述


  独立完成英语类方向书稿审读及编辑加工工作


  熟悉出版工作流程,入职的第2年通过出版中级职业资格考试,担任书稿责任编辑


  独立完成书稿责任校对工作


  协助部门负责人管理社外编校人员。


  应聘要求


  本科及以上学历


  英语类相关专业


  善于沟通,性格随和


  热爱图书出版,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工作细心、敬业


  有编辑或相关审稿(实习)经验者优先


  薪酬:年薪9万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薪酬面议


  日语策划编辑


  岗位描述


  负责对书稿进行审读、编辑加工


  参与日语图书的策划、组稿等工作


  参与图书的市场调研、活动组织、文案撰写、营销推广等工作


  应聘要求


  硕士研究生学历


  日语类专业,日语精通,通过日语N1,专业八级


  具备优秀的双语文字功底,中文写作能力突出


  善于沟通和表达,执行力强


  细致稳重,富有创意


  有日语教学、编辑出版、笔译口译、留日学习相关(实习)经验者优先


  薪酬待遇


  年薪10万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薪酬面议


  销售经理(图书发行)


  岗位描述


  按时完成分配的各类图书销售指标


  根据各类销售相关数据,分析并改善销售环节,促进销售


  维护好目前的客户资源,处理好客户与公司的协调关系


  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相关工作或任务


  应聘要求


  本科及以上学历


  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对市场变化较为敏感并及时作出应对


  抗压能力强,能适应频繁出差


  薪酬待遇


  年薪10万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薪酬面谈

2019-03-18 08:59:14
0人点赞 0人评论
叫兽胡

  #深度好文影评#《都挺好》究竟好在哪里?


  毫无疑问,电视剧《都挺好》火了。尽管天然顶着国产电视剧一线品牌正午阳光团队出品的“金字招牌”,兼得姚晨、倪大红、郭京飞、杨祐宁、李念、张晨光、彭昱畅等一众明星戏骨的加持,但《都挺好》的异军突起却不仅是因为这些所谓的光环。围绕剧集本身展开的话题热度,早已超越其他一切可以撕去的标签。《都挺好》在播出大约四分之一的篇幅之时,收视率已经从最初的0.4翻番到0.8,网络播放量排名亦直线上升,更遑论各新媒体平台上铺天盖地的讨论声量。于是连平时不怎么关注这一类型剧集的观众都开始好奇:不就是一部讲述家长里短的家庭剧吗,《都挺好》究竟是好在哪里呢?


  视角奇特,挺好!


  的确,《都挺好》没有跳脱出家庭题材剧的范围,但是它又与我们既有概念中的家庭剧有很大不同。以往为人们所熟知的家庭剧,取材大体有三个主要的方向:第一种,以展现一对夫妻从青春到迟暮携手一生相濡以沫的故事为核心,常常透过对小家庭走过金婚岁月风雨的讲述,折射大时代的社会生活变迁,《金婚风雨情》《父母爱情》等剧集是这一方向的主要代表;第二种,聚焦一个大家庭中几代人行为和思想上的矛盾冲突,强调婆婆媳妇小姑、父母兄弟姊妹等人物在生活琐事中的代际碰撞,典型例子有《孝子》《家有九凤》等;第三种,则通常以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为立足点,侧重表现新晋父母的身份转变或年轻父母在教育中的亲子观念,近几年曾一度大火的《虎妈猫爸》《小别离》等剧集均属此类。而《都挺好》的情节着眼点虽然也是家庭,但却选择了一个更为陡峭和奇特的切入角度。


  《都挺好》改编自阿耐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表面上无限风光的苏家,由于苏母的突然离世瞬间分崩离析,意想不到的隐患层层显露的故事。在这里,创作者们非常别出心裁地抽掉了以往家庭剧中勾连情节极为重要的一个中心冲突点——家庭中的母亲/婆婆。然而,母亲/婆婆这一角色在《都挺好》中却没有缺位,反而被很好地利用为制造戏剧冲突的隐性纽带。剧集一反常态,开篇于苏母的骤然死亡,没有如人物绘卷般缓缓地铺开叙事,而是上来就开宗明义地抛出已经激化的矛盾并从中扯出各个家庭成员及其背后的人物故事线。此一开门见山的强烈冲突,简洁却极为有效地勾勒出了家庭内部的复杂关系——母亲去世了,作为丈夫的父亲反应竟然是有点开心的,两个儿子虽说哭成了泪人,但忙里忙外出钱出力的却是看似一脸冷漠的女儿,令人不禁好奇:其中到底有何隐情?由此,《都挺好》先声夺人地开了个好头,用精心设置的悬念牢牢抓住了观众看下去的欲望。


  叙事真实,挺好!


  往后再看下去,便又会发现,切入点与开篇布局的精巧只是《都挺好》引起关注的很小一部分原因。剧集更大的成功,是其真实中不乏创新性的人物和剧情设置。


  《都挺好》中基本没有扁平型的人物形象。电视剧的女主人公、苏家的三女儿苏明玉,是个典型的女强人,职场上雷厉风行八面玲珑颇有手腕;然而面对家庭她却是个心怀不甘的失败者,从小最不受父母待见,十八岁起就和家里断绝经济往来,发誓与家庭划清界限,却又每每因为性格倔强在家庭琐事的泥潭中出力不讨好,以致在她与老板亦父亦师的关系中也能嗅到代偿亲情缺失的意味。而苏家的老父亲苏大强,一生受制于妻子的铁腕,对家庭重大决策一向不置可否、存在感极低,待到老伴辞世“翻身做主”,性格中的自私、小气和贪心便暴露无遗。他畏惧女儿强势,反倒只能对自己偏疼的两个儿子不断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可怜可恨又可叹。至于苏家的两个儿子,长子苏明哲自小被众星捧月地长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留学美国的他作为家庭的“门面”,自己也特别爱面子,一心要挑起家庭重担,却力不能及不堪重负;次子苏明成则因嘴甜一直是全家的宠儿,他没有什么坏心眼儿,在母亲离世后还承担了照顾父亲饮食起居的责任,只是受父母偏爱甚久,花钱大手大脚,是不折不扣的“月光+啃老”一族。这每一个人物,俱是优缺点参半,并没有夸张极端的性格,非常贴近现实生活。


  而在一众真实可信的人物的串连之下,《都挺好》的情节设置也得以向更深更远处进一步探索。以往家庭题材电视剧中多少有点为矛盾而矛盾的夫妻吵架、情感纠葛、婆媳矛盾、催婚催生、穷养富养等结构元素几乎都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直呈观众眼前的对成年子女与原生家庭关系的描写。风格也不是家庭剧向来父慈子孝、小打小闹的温情热闹了,整部剧集在状似日常的剧情中对家庭隐伤的展露,甚至有些血淋淋了。看起来是客气体面的“都挺好”,实际上是千疮百孔的“都不好”。敢于直面客观实际中的问题症结所在,大概也正是《都挺好》一经播出就迅速引发热议的重要原因。


  观念转变,挺好!


  不过,跳出电视剧集的本体而论,《都挺好》在此时出现并收获不少好评的意义,或许还在于:它印证着艺术创作审美及其背后折射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曾几何时,家庭题材剧集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强调统一与和谐,强调父母对子女、个人对家庭的付出,乃至不和睦、不融洽的元素往往在创作中被定义为负面、消极的剧情动因,是最终必须要被消解掉的。而在《都挺好》的叙述中,我们却发现,家庭问题中那些不和谐的音符可能是中性的、可能是有情可原的,并且可能是更符合客观存在的。家庭题材剧的主旨内核在《都挺好》中开始有从“整体利益”向“个体感受”松动的倾向,这也是一种创作进步的象征,它意味着,新生代的创作者与观看者都逐渐看清、接受并重视“独立个体”的意义。而当每一个独立个体的需求能被看到且能被尊重时,“家庭”的意义也许将会更立体、更丰富、更现代。


  此外,通过观众评论《都挺好》时发出的“求编剧不要强行给大团圆结局”的呼吁,我们也能捕捉到大众对于家庭题材类电视剧欣赏观念转变的信号。近年来国产家庭剧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虽然电视剧集作为大众娱乐产品的属性并未改变,但大环境的观赏水准和评价体系与过往早就不可同日而语。在家庭剧普遍性花团锦簇的大团圆结局中,开始有观众期待有更多留白、有更多其他不同的剧集收束方式。这是观众审美观念的成熟,亦是对创作的鞭策与挑战。尽管《都挺好》尚未播出完毕,是否真会如观众所愿有一个非常规、反套路的结局,我们暂且无从知晓,但这部剧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家庭题材剧很多不一样的可能性,这便也是“挺好”的一点了!(by北京日报)

2019-03-15 10:23:16
0人点赞 2人评论
 私信    + 关注
瓜瓜

  #通知公告#成都文学院2019年签约作家文学创作招标公告

  成都文学院2019年(第十届)签约作家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学创作招标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助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吸引文学人才,培育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推出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成都历史文化底蕴和天府文化特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精品力作。经研究,决定启动成都文学院2019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都元素文学创作招标暨第十届签约作家公开选聘工作。

  成都文学院力求扶持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乡村振兴、“中国梦·我的梦”等重大时代主题创作,将“宏大叙事”的国家梦和“具体而微”的个人梦相结合,歌唱祖国、礼赞英雄,反映成都发展进步、新时代伟大实践、人民昂扬奋进精神风貌和美好心灵的优秀作品,具有较高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原创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欢迎具有一定创作实力的作家、特别诚邀著名作家参与创作活动,也欢迎推荐精品签约。成都文学院将签约15位作家,按“优作优扶”原则给予1万至5万元的创作出版扶持。

  招标工作按照《成都文学院2019年(第十届)签约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学创作招标方案》进行,须填报《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长篇小说/其它体裁)申报表》或《成都文学院特邀作家申报表》(均可在“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或“成都文艺网”上查阅下载),并提供相应材料。

  申报时间自即日起至2019年3月31日止,申报材料报送地址:成都市文联,邮政编码:610041 ;通讯地址:成都市高新区益州大道北段1599号孵化园9号楼E座5层1号;联系人:董娟,电话:028—86021768;电子邮箱:wenxuechu@163.com。

  附件1:成都文学院2019年(第十届)签约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学创作招标工作方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MediaFile/2019/0314/MAIN201903141437000484881047340.docx

  附件2:成都文学院近年部分签约作家及其作品影响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MediaFile/2019/0314/MAIN201903141438000318683474092.docx

  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

  2018年3月12日

2019-03-15 10:20:00
0人点赞 0人评论
 私信    + 关注
wugeng

  #热讯#英国图书市场翻译小说销量激增,《三体》《射雕》表现抢眼


  据英国《卫报》近日报道,2018年英国翻译小说的销量增长5.5%,销售书籍超过260万册,价值2070万英镑——这是来自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公司的数据,达到了自2001年该公司跟踪销售状况以来的最高水平。报道提及七部表现抢眼的翻译小说,其中有两部来自中国。文章称,“中国的科幻、奇幻小说,比如刘慈欣《三体》、金庸《射雕英雄传》,销售势头强劲。”


  《三体》、《射雕》英译本


  尼尔森的这一调研显示,过去十八年中,英国图书市场上的翻译小说销量稳步增长,在2018年更是同比大幅增长20%;而英国本土的文学作品销量则趋于平稳。


  报道称,在当前脱欧争议的背景之下,英国读者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小说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其中法国文学销量最大,占翻译小说总体销量的17%。法国作家蕾拉·斯利玛尼(Le·la Slimani)的《温柔之歌》(Lullaby)的英译本在2018年卖出近十万册,在英国去年销量最高的十本翻译小说中排名第四。


  北欧文学的增长也令人瞩目,翻译小说畅销榜的前五名中,除《温柔之歌》以外均为北欧小说,包括“北欧犯罪小说天王”、挪威作家尤·奈斯博(Jo Nesb?)的《焦渴者》(The Thirst)、《黑城》(Macbeth),瑞典作家约纳斯·约纳松(Jonas Jonasson)的《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The Accidental Further Adventures of the Hundred-Year-Old Man)等。


  2018年在英国图书市场上热卖的法国小说《温柔之歌》、挪威小说《焦渴者》、瑞典小说《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


  版权经纪人、《射雕》英译者郝玉青(Anna Holmwood)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这一消息在英国的出版界引发热议。在她看来,英国的出版市场曾被视为一个较保守的市场,过去对引进外国的内容并不看好。“其实问题一直不在读者那里。金庸和刘慈欣作品在英国市场上的成功告诉我们,读者希望看到新的东西,他们对新的故事和环境很开放。因为过去英国本土的内容比较强势,我觉得英国的出版行业有时太保守,需要有人勇敢地去推荐新的东西。而英国读者比很多其他国家的读者更开放,因为它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郝玉青说。


  郝玉青还表示,“这个行业中保守的人居多,但也有一部分人愿意冒险寻找新的东西。我想当时坚持引进金庸作品的英国出版人Christopher MacLehose先生就属于后者。现在北欧犯罪小说大热,也是Christopher MacLehose先生开的先河。”


  郝玉青曾从事中外文学版权交易工作多年,代理过余华、麦家、刘震云、迟子建等中国作家的版权。“将中文书推向世界市场,要重视类型小说,我一直在关注这个方面。”郝玉青说。

2019-03-15 10:17:52
0人点赞 0人评论
白茶相依

  #通知公告#关于征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的公告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现已启动,兹将参评作品征集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集办法


  1、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由中国作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出版社、大型文学期刊和重点文学网站推荐。


  2、中国作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文艺类出版社、大型文学期刊、重点文学网站可推荐不超过3部作品,非文艺类出版社可推荐不超过2部作品。


  3、推荐单位推荐时须获得作者授权。


  4、作者须向上述单位提出作品参评申请。评奖办公室不接受个人申报。


  二、参评条件


  1、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年限为2015—2018年。


  2、参评作品须为成书出版的长篇小说,版面字数13万字以上,于评奖年限内首次出版,出版单位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时间以书籍版权页标明的第一版时间为准。


  3、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长篇小说应以其汉语译本参评。


  4、多卷本作品应以全书参评。


  5、在文学期刊或网站发表,评奖年限内未成书出版的作品,不得参评。


  三、征集程序及时间


  1、推荐单位须填写“参评作品推荐目录”和“参评作品推荐表”(在中国作家网http://www.chinawriter.com.cn/下载),并加盖公章。每部推荐作品须附推荐意见、作者简介、3000字以上作品梗概和作者授权签字。上述各项材料须同时提供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2、推荐单位须提供参评作品每部30本(套),大型文学期刊须另提供原发刊物每部1册。


  3、纸质材料和参评作品须挂号或快递寄至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勿用包裹。


  电子版“参评作品推荐目录”和“参评作品推荐表”发至:cyb64221879@sohu.com。


  4、征集截止日期为2019年4月30日,以邮件发出日期为准。


  四、评奖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25号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13


  联 系 人:赵宁、宫铭杉


  电话:010-64489989、64489715


  对各推荐单位和作者的支持,谨致衷心感谢!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


  2019年3月15日


  附: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2019年3月11日修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315/c403937-30976984.html


  附件一:《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推荐目录》

    下载链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NMediaFile/2019/0314/MAIN201903141057000071141428109.doc


  附件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MediaFile/2019/0314/MAIN201903141057000237439572175.doc

2019-03-15 09:59:15
0人点赞 0人评论
 私信    + 关注
小暧

  海子离世30年作品仍流传:今天,你因何读诗?


  1989年1月,诗人海子写下一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当年3月26日,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此后30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字像一个文化符号,在中国诗歌史上越来越清晰。


  海子刚进北大时在北京某公园留影。查曙明供图


  海子其人


  海子本名査海生,自小在农村长大,家境并不富裕。他很早就表现出了对文字的兴趣。母亲见了,便想方设法寻来一些旧报纸、书籍,启蒙他认字。


  年纪虽不大,海子却早早在村子里有了“神童”的美誉。他的弟弟曾撰文回忆,海子具有超常的记忆力,读书特别勤奋,即便在寒冷的冬夜,也要坚持看书。


  15岁时,海子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约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那时也是诗歌比较流行的时期,出现了舒婷、顾城等一批青年诗人。


  不久,海子写出了成名作《亚洲铜》,一时成为诗歌爱好者们瞩目的焦点。诗人雷格与海子是校友,他回忆,自己上学时海子已经毕业了,但每年的未名湖诗歌朗诵会,海子还会和西川一起回校来读诗。


  每当海子有了新作品,便会有人把它抄在笔记本上,在喜爱诗歌的学生们中间流传。对雷格们来说,那时海子已经是头顶光环的人物了。


  短暂的一生


  而今,在许多人眼中,海子尽管人生起点不高,但无疑还算顺利:考入大学、挣得一个安稳工作,还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诗人……如果就此发展下去,前途无疑一片光明。


  但是,在30年前的3月26日,海子却选择了以自杀这种方式来告别人世。据说,当时他身边带着四本书,还留有遗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从出生到离世,海子只在人间度过25年光阴。有人统计,在大约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作品,在其离世后结集为《土地》、《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出版。


  他写出过流传至今的句子“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甚至一首诗的名字“以梦为马”,也成为时下年轻人援引的热词。


  “可以说,在上世纪80年代写诗的北大学子中,海子影响很大。他的一生虽短,但留下了大量富有感染力的诗歌。”雷格回忆道。


  “他的生命和诗歌之间没有距离”


  30多年前,海子有名气,但并不像现在这么知名。在雷格看来,如今,海子和他的诗似乎成了装饰和点缀小资文青生活的文化偶像和流行元素,而他本人,也成了一个文化符号。


  那么,海子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诗人吗?或者说,他的诗为什么在今天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英国诗人奥登曾提出过对“大诗人”的评判标准:一是多产;二是他的诗在题材和处理手法上要宽泛;三是在观察人生角度和风格提炼上要显示出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四是在诗的技巧上必须是个行家;五是尽管其诗作早已经是成熟作品,但其成熟过程要一直持续到老。


  奥登认为,只有具备上述五点其中的三四点,才能叫做“大诗人”。雷格认为,除了因为海子早早离世,导致第五条无法评判外,其余四条都基本符合。所以,他的诗歌流行起来很自然。


  “海子诗歌有弱点。他性格上有急躁的一面,有时候写东西没写完就失去了兴趣,就会扔掉。”诗人西渡说。“但海子无疑是个大诗人:他的生命和诗歌之间没有距离,他的诗可以说是最恰当地反映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品质。”


  《海子抒情诗全集(评注典藏版)》一书的评注者陈可抒则认为,海子的诗有许多值得学习、有意思的东西,比如一些小诙谐、小心思……无论是诗歌技巧上的细节,还是它给予人心灵上的震撼与享受,都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慢慢体会。


  今天,你因何读诗?


  在人们纪念海子、称颂其作品的同时,诗歌在今天却露出了日渐寂寞的趋势,显得很小众。以至于常常有人发问,今天我们还有什么必要读诗?


  “历史上,诗歌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甚至比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更早进入人类的生活,譬如《诗经》。”雷格说,生活中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背诵几句唐诗宋词,诗歌已经成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修养的一部分。


  诗歌给了人们抒发感情的渠道,也给了人们观察世界、认识生活的角度。海子便在诗中表达过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在今天仍然能够引起共鸣。


  “当下社会节奏极快,诗歌从本质上说却是一种慢。它是治疗‘快病’的一副‘慢药’。”雷格依然以海子的作品举例,“他的诗中也有乡愁,有对现代城市生活的不适感……这对今天离家的学子、打工者来说,仍然是莫大的精神慰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诗歌也是打开想象空间的一种有效方式。雷格说,即便从最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多读读诗也能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生受益的”。 

2019-03-26 09:48:06
0人点赞 5373人浏览 0人评论
 私信    + 关注
Jing

  章艳:中国古诗意象审美情感英译研究


  一、引言


  意象和音律被称为中国古诗的两大要素,中国古诗尤其是抒情诗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是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经过历代诗人沿袭使用,被赋予某种特殊的情感意义,逐渐成为一种审美情感符号。国内学者对中国古诗意象已有深入系统的研究(陈植锷 1990;袁行霈 1996),相比之下,翻译理论界对于意象翻译虽然也有关注, 但由于受到语言学研究路径的影响,在进行翻译批评时往往倾向于采用原语文化中心的视角,预设译入语读者和原语读者一样能够理解意象中沿袭的情感意义,对意象情感意义的跨文化阐释缺乏自觉的理论探讨。


  作为与西方文化未接触交融前的文学作品,中国古诗在展示中国民族特征和思维方式方面具有现代文学作品不可比拟的优势。古诗中丰富的意象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人 “ 天人合一 ” 的哲学思想以及 “ 物我同一 ” 的类比思维方式,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现代中国人。如何把中国古诗意象这一重要的情感符号进行跨文化阐释,不仅具有诗学意义,更具有现实的文化沟通意义。中国古诗中的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和物象的结合体,这种结合有其物质基础,并非虚构,如果能够从产生意象的物质环境、心理状态和文化背景诸角度来理解意象中审美情感的生成和沿袭机制,将有助于对意象的理解和阐释。本文从 “ 异质同构说”和“民族文化心理”两个视角分别讨论意象审美情感的生成和沿袭,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意象提出相应的跨文化阐释策略, 旨在为中国古诗意象的翻译研究补充新的理论视角和依据。


  二、中国古诗意象审美情感的生成:“异质同构说”


  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想,就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 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袁行霈 54)。这段文字明确表达了意象中“意” 和“象”之间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关系,但更多地是强调诗人的绝对主体性,物象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事实上,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对物象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物象本身的物理表现性,这种物象与诗人的情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表现性,这正是“异质同构说”能够提供的崭新视角。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人物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提出了“异质同构说”。他指出,所有事物都具有表现性,而造成表现性的基础是一种力的结构,这种结构之所以会引起我们的兴趣,不仅在于它对拥有这种结构的客观事物本身具有意义,而且在于它对于一般的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均有意义。上升和下降、统治和服从、软弱与坚强、和谐与混乱、前进与退让等等基调,实际上是一切存在物的基本存在形式。这些基调既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中,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 既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存在于自然现象中。这种推动我们情感的力,与那些作用于整个宇宙的普遍性的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就可以意识到自身在整个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整个宇宙整体的内在统一。他认为我们的眼睛能够自动地创造出一种适于对所有的存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这种知觉分类以表现性作为标准,人类社会就可以与自然界的事物归并为一类,那些具有同种表现性质的树木和人就可能被归并到同一类。他认为一种真正的精神文明,其聪明和智慧就应该表现在能不断地从各种具体的事件中发掘出它们的象征意义和不断地从特殊之中感受到一般的能力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赋予日常生活事件和普通的事物以尊严和意义,并为艺术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阿恩海姆 620-622)。


  很显然,这种“异质同构”的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早已蕴含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物我同一”的思维方式之中,这足以表现中国古人的智慧。中国古诗中广泛运用的自然意象就是“异质同构说”在诗歌中的体现。意象中的“意”与“象”, 一个是审美主体的感知,另一个是审美客体,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两者的结合却形成了两者之间的同构关系:创作之初,诗人选择与自己心理结构相同的自然物象来组织诗歌,寓情于景,寓情于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审美过程中,能够识别意和象之间的同构关系,对诗人创造的意象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中, 春山(物理世界)与人的“笑”(心理世界)虽不同质,但它们的力的结构是相同的, 都属于“上升”的类型,因此,“春山”与“笑”就是异质同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产生了“春山淡冶而如笑”这样的美好诗句,给人以审美的快感(童庆炳98)。


  有学者指出,“人类的思维、认知和理解都是基于现实世界的,这才形成了人类的基本思维”,并且“我们有相同和类似的生理器官、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这就决定了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具有共通的思维,这是人类能够交际、理解和互译的认知基础”(王寅 15-20)。意象的产生正是基于人类对自身和现实世界的体验,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有着共同的物理、生理和心理基础。因此,中国古诗意象所表达的情感不仅仅是诗人的个人情感,而是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审美情感。


  “异质同构说”在人类情感和外物之间建立了内在的联系,既关注到了主体情感, 又强调了客体的作用,对我们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诗歌译者或诗歌翻译评论者来说,“异质同构说”是探究意象审美情感生成的有效视角,有助于避免翻译中的理解、表达和评论趋于主观化或模糊化,做到有据可依。


  三、中国古诗意象审美情感的沿袭:民族文化心理


  “异质同构说”对于中国古诗意象的解释力在于通过感知物象的自然属性来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但是,中国历代诗人不仅把自然物象与人的情感作类比,而且把自然物象与人伦道德作类比,或者是把某种汉民族特有的价值观附加在自然物象上,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异质同构说”的解释范围。这是因为,词语的意义并不与客观世界的对象直接相联结,而是与人们关于对象的观念相联结。这种观念,不同的民族可能不同,同一语言共同体内不同的集团甚至个人之间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一些相同的自然物象在不同文化中引发的审美情感可能完全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某些特定事物以特定的内涵,文人以这些特定的事物入诗入画,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 的性格,“竹”则是“刚正有节”的象征,“梅”则具有“傲霜斗雪”的风骨。这种将自然物比拟成人格的审美方式,是中国人特有的关于自然的美学理论观点,在西方文化中虽可以对应于类比思维,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习惯于理性思维的西方读者会与中国读者产生相同的审美感受。


  我们以“竹”为例来解析意象的社会文化属性及其蕴含的审美情感。“竹”的物理形态表现为中空有节,在中国文化中,竹子空心象征为人虚心,生而有节象征人的气节,这与文人的人格追求之间产生心物同构,因此深受中国文人的喜爱。历代以“竹” 为意象的诗,多表达诗人刚直不屈的情操。古代一些文人墨客远离红尘,隐居遁世, 常常以竹林为解脱之地。通过历代文学作品的沿袭使用,“竹”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审美情感符号,而以理性思维为特征的西方人却很难理解这种情感象征意义。①


  我们应该认识到,物象被赋予某种社会文化属性与“异质同构说”不无关联,但却超越了“异质同构说”的物理和生理层面,进入了民族文化心理层面。中国人之所以用竹子的挺拔有节来比喻君子的刚正有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够在物质层面找到类比的依据(以竹的挺拔比喻人的正直不阿),但这种物质层面的“同构”关系不足以使竹子成为一个象征品格高洁的情感符号,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汉语言文字的多义性和含蓄性(“节”既可以指竹节,又可以指人的气节)以及历代文人对这一情感符号的不断沿袭使用。因此,当我们今天读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时,领会到的就是作者不随波逐流的决心。这说明, 意象审美情感的生成虽然始于物象的表现性与情感的契合,但这种审美情感在文学中的沿袭依靠的是社会文化的传承。


  从上文可以看出,中国古诗意象的审美情感具有不同的维度,能否传递诗歌意象的情感意义不是一件可以想当然的事情,在翻译时应该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下文将针对不同类型的意象提出相应的跨文化阐释策略,对中国古诗意象审美情感的跨文化阐释及其有效性进行讨论。


  四、中国古诗意象审美情感的跨文化阐释


  “ 意象” 是“ 意” 与“ 象” 的统一,因此,意象翻译中,最为关键的是要保留“ 意”(情感)和“ 象”(物象)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能是情感与物象之间的“ 异质同构” 关系,也可能是因为历代诗人的沿袭使用而产生的具有独特文化意义的联想。在第一种情况中,如果某一意象在译入语中具备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情感表现力,那么这个意象可以保留;在第二种情况中,某一意象在进入译入语文化后无法保留原语中约定俗成的情感意义,甚至会产生错误的联想,那么译者就要考虑替换意象或者略去意象。归根结底,“ 象 ” 是途径,“ 意 ” 才是目的。因此,在翻译意象时,通常会出现的两种情况是:一是保留原诗中“ 象” 及其表达的“ 意”;二是为了表达原诗的“ 意” 在译诗中易 “ 象 ” 而译。


  4.1 同心同理,同象同意


  有学者以动植物共同的基本结构 —— 细胞来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类比, 认为中国古代诗歌中存在一些共同的基本结构单位,那就是诸如 “ 落花 ”、“ 流水 ”、“ 莲花 ”、“ 荷花 ”、“ 春 ”、“ 暮 ”、“ 风 ”、“ 雨 ” 等等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们是使用共同语言的人类的共同感情在深层意识中的长期积淀(陈植锷 9)。意象作为不同于一般物象的文学形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它所产生的情感表现和审美意识不仅可能在同一文化中延续,甚至也可以打破文化界限。在中国文化中,“ 落花 ” 给人的印象是对美的留恋,它激起的情绪是惆怅和忧伤,使人想起春天的消逝、流水的无情和风雨的摧残等等这样一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永恒存在的情感和现象(陈植锷 5)。在西方文化中,花同样是美的象征,西方诗人虽不像中国诗人这样普遍以我观物,但 “ 落花 ” 与 “ 伤逝 ” 或 “ 伤春 ” 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英国女诗人利蒂希亚·伊丽莎白·兰登(Letitia Elizabeth Landon)写过这样的诗句:It is most sad to watch the fall/Of autumn leaves!--but worst of all/It is to watch the flower of spring/Faded in its fresh blossoming! (Landon)。《圣经》中也有关于花草易摧的例子:“All men are like grass, and all their glory is like the flowers of the field. The grass withers and the flowers fall, because the breath of the Lord blows on them. Surely the people are grass. The grass withers and the flowers fall, but the word of our God stands forever”( Isaiah 40:8).②《圣经》中的很多形象早已成为西方文学的原型,上述引文证明西方文化中关于 “ 落花 ” 的审美情感与中国文化类似,这为在英语中直译“ 落花” 这一意象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例如, 李煜《浪淘沙》中的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以下两位外国译者都采用了直译:


  译文一: Flowing water, flowers falling, and spring gone all away:


  There is heaven; and there is the world of men.( Bryant 译 )


  译文二: Flowing water, fallen blossoms— spring has gone away now, as far as heaven from the land of man.(Watson 译)


  上面两个译文中的 “ 落花 ” 直接用 fall 与 flowers、blossoms 搭配,都未对其中的审美情感另加阐释,其依据就是 “ 同心同理,同象同意 ”。也就是说:当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存在相同的事物,且该事物给两种文化中的人带来相同的心理感受,即物理现象、心理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内部张力结构都类似时,翻译时应该保留原来的意象,并能够再现其审美情感。


  4.2 文化差异,以情释象


  在中国古诗中,有些意象并非一定是实有之物,而是诗人借用某些具有现成意义和习惯用法的语词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思想感情,这是意象的递相沿袭性(陈植锷 164)。以 “ 飞蓬 ” 为例。王维的五律《使至塞上》“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中的“ 征蓬 ” 就不是实有之物,理由是:王维奉使出塞是开元二十五年春天,如果说 “ 归雁入胡天” 还可以算写实的话,作为秋天特有的景物“ 征蓬” 突然出现在春天的图画里, 只能是一种递相沿袭的意象(陈植锷 165)。“ 飞蓬 ” 枯后易折,随风飞旋,能够产生“ 野外飘零,身不由己 ” 的情感同构关系,因此在历代诗歌中常用来象征 “ 无奈、哀愁和悲叹 ” 之意。“ 同构 ” 关系对于这样的意象虽有一定解释力,但对于今天的大多数汉语读者来说,如果没有注解的帮助,一般已难以确切了解其中的情感意义,更不要说是其他语言文化中的读者了。可见,对于这一类的意象来说,“ 异质同构说 ” 的解释力已经不够,译者要意识到这一类意象在社会文化心理层面的语际差异,自觉充当阐释者,揭示其特殊的审美情感。我们以李白的《送友人》为例,看看不同的译本在揭示 “ 孤蓬” 这一意象的审美情感方面的差异。先录原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中意象丰富,


  “ 青山”、“ 白水”、“ 浮云”、“ 落日” 和“ 班马” 都是存在于诗歌场景中的实有之物, 此情此景中,这些意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能够产生类似的心理感受,属于上文讨论的“ 同心同理 ” 的意象。但 “ 孤蓬 ” 即前文所说的 “ 飞蓬 ”,诗中用来比喻即将远行的朋友, 并非实物,因此它所蕴含的是一种沿袭性的情感意义,属于递相沿袭的意象。吕叔湘在《中诗英译比录》中收该诗的译诗共七式(吕叔湘 131-133), Giles 将 “ 孤蓬 ” 译作 “one white sail alone”,Fletcher 译作 “your lone sail”,这两个译法显然是因为译者根本不知 “ 孤蓬 ” 为何物,因此出现了误译,本文对此不做分析。另五个译本对 “ 孤蓬 ” 的理解正确,但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其表达效果也各不相同,限于篇幅,这里仅对庞德、小畑熏良 (Obata) 和许渊冲的译诗进行比较:


  译文一:Here we must make separation


  And go out through a thousand miles of dead grass. ( 庞德译 )


  译文二:You go ten thousand miles, drifting away Like an unrooted water-grass.(Obata 译)


  译文三:Here we bid each other goodbye,


  You’ll go a thousand leagues alone.(许渊冲译)


  任何译者在翻译诗歌时都已经具有一定的 “ 前判断 ”,包括对语义的理解、对情感的体悟以及自身翻译时可能存在的动机或意向。庞德是美国意象派诗人领袖,他对“ 孤蓬万里征 ” 的理解并不准确,但他的“dead grass” 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和友人离别之后生活了无生机的惆怅,自身获得了完整的情感意义,体现了译者的诗学意向。小畑熏良是世界上第一部李白诗集的英译者,虽然是日本人,但从小开始学习汉语,孩提时代就能背诵一些李白的短诗,在美留学期间更是把李白诗集常带身边。他研读比较了翟理斯、克莱默 - 宾、庞德、韦利、洛厄尔等人翻译的李白诗歌,在翻译中还获得了冯友兰等中国友人的帮助(Obata ix-xi)。就这里的 “ 孤蓬 ” 而言,他显然准确了解其象征意义,因此用 “drifting away” 和 “unrooted” 明示了漂泊之意,将 “ 孤蓬 ” 虚化为一种水草。许渊冲深谙 “ 孤蓬 ” 的情感意义,直接以 “you” 替代,意义明晰但舍弃了形象,终有缺憾。在 2004 年出版的《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中,许渊冲将这两句诗重译为:Here is the place to say goodbye; You’ll drift like lonely thistledown。他用 “thistledown” 来代替 “ 飞蓬 ”,“thistledown” 是 “ 蓟花的冠毛 ”,英语中指的是 “a very light soft sub- stance that contains thistle seeds and is blown from thistles by the wind”,这不仅是英语读者更为熟悉的物象,与 “ 飞蓬 ” 在物质层面也非常接近。但由于 “thistledown” 本身并无 “ 飞蓬 ” 蕴含的漂泊之意,许渊冲用 “drift” 和 “lonely” 提示了其中的情感意义,不失为一种更为周全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 “ 孤蓬 ” 英译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具有沿袭性文化心理和审美情感的意象而言,译者要充分意识到文化心理的差异,不能死板地保留原有的意象, 那样只会造成 “ 译犹未译 ” 的接受效果。译者要深谙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意义,用译入语中具有相同或相似表现力的意象来替代原语中的意象,并以情释象,揭示出意象蕴含的沿袭性情感意义。这样的对策对于跨文化阐释来说是必然的选择,译者必须担负起阐释者的责任。


  五、结语


  诗歌意象翻译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转换问题,尤其是从译文读者角度看,诗歌意象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转换、意义再现或物象移植,而是富有情感和审美价值的意象整体在译文文学作品中的再创造过程(李玉良 10)。意象所表达的审美情感远比意象的所指意义重要,忽略了情感意义,“象”即为“死象”。


  中国古诗意象的翻译研究要善于吸纳文学界和美学界对这一话题的研究成果,以中西诗学、中西文化心理比较为前提,探讨中国古诗意象翻译的有效策略。本文尝试用“异质同构说”从心理层面来解释中国古诗意象审美情感的生成,从社会文化层面讨论了意象审美情感的沿袭,并对不同类型意象中审美情感的跨文化阐释进行了讨论。中国古诗意象的审美情感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本文只涉及了与物理表现性有关的意象,还有一些与语音(如“柳 - 留”、“亭 - 停”、“莲 - 怜”)、典故(如“高山流水”、“庄周梦蝶”)和神话(如“杜鹃”、“青鸟”)有关的意象将另行讨论。归根结底,意象是中国古诗中表达感情的重要载体,如果只停留在物象的层面,对于理解中国古诗的深刻意味是极大的损失。

2019-02-20 16:53:00
0人点赞 6365人浏览 0人评论
素面朝天

  美国双语诗刊《诗殿堂》全球征集华语诗作


  自即日起向所有华语诗人征集第三期诗稿,具体事宜如下。


  一、设有下列栏目


  1.      《微型诗苑》:刊登五行以下的新诗。


  2.      《新诗天地》:优先刊登二十行以内新诗,酌情刊登超过20行的新诗。


  3.      《本期特辑》:刊登具有特殊意义或体例的新诗,比如“新性灵诗集”,“情诗一组”,等等。


  4.      《古诗新意》:刊登今人所写带有新意的近体诗或词。


  5.      《经典精译》:刊登经典古诗词的上乘英译文。


  6.      《诗文赏析》:刊登《诗殿堂》刊物上登载过的诗文的赏析。


  7.      《诗学诗论》:刊登有关诗学的论文。


  8.      《人物报导》:(内定,不定期刊登)。


  9.      《书画艺术》:可以用于封面和封底的图画。


  二、投稿邮箱(为节省人力资源,请别用错邮箱) 


  1.      投《微型诗苑》和《新诗天地》的稿件,请电邮至:npoems@poetryh.com


  2.      投《古诗新意》的稿件,请用繁体字,电邮至:cpoems@poetryh.com


  3.      投其他栏目,请电邮至contact@poetryh.com


  4.      若愿加入华诗会,请发包含“我愿加入华诗会”七字电子邮件至cpa@poetryh.com


  三、规格


  1.      您邮件的主题处,请仿照右边格式书写:XXX(本名)投《微型诗苑》5首


  2.      您邮件的内容处,请仿照下面格式书写:


  第一行         本名:XXX(即真实姓和名全称)


  第二行         置名:高山(即诗稿用什么名字发表)


  第三行         电子信箱:wangkunlun@hotmail.com


  第四行         微信号:wang245(自愿,非必须)


  空一行


  第六行         投《微型诗苑》5首(标明投什么栏目)


  空一行


  第七行         开始张贴你的5首微型诗(你要投稿的诗文)


  诗稿后         150字以内个人简介。


  最后           如有话说,写这里。   


  注:每种类型的诗稿不超过八首,超过八首以后的诗稿不予审阅。不同类型的诗请按上面的规定投入不同的邮箱。请按以上规定直接将稿件贴在邮件的内容处,不要用word等附件邮寄你的文稿。


  四、投稿日期:  2019年1月1日开始征稿,2019年1月31日结束,2019年3月31日出版


  五、注意事项:


  1.      《诗殿堂》刊登高端诗作。稿件一经录用,将被译成英语,用汉英双语纸质书刊形式出版,在世界上主要国家发行。来稿可自带英译文,但保留修改权。来稿推荐自行提供高质量英译(同时提供译者简介),优先录用。


  2.      为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请严格按照以上规定操作,特别是不要从微信里投递稿件。微信名往往跟本名或置名不同,会增加编辑的查找时间和工作量。


  3.      请勿一稿多投,尤其是已在其他纸质媒体发表过的作品。投稿者一律文责图责自负,不承担任何责任。发表于的文字图片,拥有编辑,选编,网贴,出版权。


  《诗殿堂》编委 2019年1月1日


  网站:poetryh.com


  Preface to the Debut Issue


  The invention of the internet has facilitated instant online posting. This has catalyzed the revival of poetry writing, which has furthermore revitalized the rapid emergence of poetry magazines. As a contrast, however, overseas Chinese overall are still dormant to this new burgeoning, although there is no lack of poets among them. Therefore, it’s a demand of time for them to set up a platform of their own to publish their poems. Hence this poetry journal. 


  Poetry Hall is a none-profitable journal that aims at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all Chinese, especially for all overseas Chinese, to publish their well or excellently written poems; Poetry Hall is a Chinese and English bilingual journal that aims at introducing well or excellently written Chinese poetry,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world and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world. Our criterion for selecting contribution is quality; our specialty is bilingual, using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o publish poems. Our philosophy is: Poetry is the voice from the heart. Therefore, we advocate poetry that comes from the bottom of poets’ hearts, that is rich in substance, and that conjures up vivid images and suggests cherished artistic conceptio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poetry writing. It has been about two thousand five hundred years since its first poetry book The Book of Songs came out. During this period, just like stars never stay still, the Chinese poetic forms have undergone some changes, from the free tonal-patterned classical poetry, to the strictly tonal-patterned classical poetry, and finally to the modern-Chinese-language-engendered modern poetry. To present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s of Chinese poetic culture, Poetry Hall accepts the contribution of all well and excellently written poems that are fresh in language and active in content, regardless of their forms and genres, with the focus on newly written modern or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ms, along with newly created free tonal-patterned and strictly tonal-patterned classical poems.


  Plum blossoms emit scent in cold weather;


  A sword sharpened through repeated stoning.


  A good wording conjures up wind and rain,


  A great poem moves gods and immortals.


  Let‘s translate into practice these ancient Chinese poetic maxims and strive together, to make the journal worthy its name.


  Poetry Hall


  September 1, 2018

2019-02-20 16:49:05
0人点赞 6340人浏览 0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