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晚,澳大利亚知名度最高的“国宝级”作家托马斯·基尼利现身上海图书馆上图讲座,分享《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 官方 摄
中新网上海5月17日电 (王笈)澳大利亚知名度最高的“国宝级”作家托马斯·基尼利(Thomas Michael Keneally)16日晚携《辛德勒名单》现身上海图书馆上图讲座,与中国观众分享该书背后的故事。
自1964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惠顿某处》以来,托马斯共出版过30多部长篇、10余部纪实作品和4部剧本,三度入围英语文学最高奖项——布克奖短名单,并于1982年凭借所著小说《辛德勒名单》折桂。
《辛德勒名单》以纪实手法刻画了二次大战期间德国人奥斯卡·辛德勒冒生命危险,倾注所有财力和智慧,营救数百位犹太人生命的真实故事。根据该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包揽了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7大奖项和第51届金球奖的7项大奖,在美国电影协会世纪百部佳片榜单中位列前十。
托马斯·基尼利说,《辛德勒名单》是让他感到最长久痛苦的一部作品。 官方 摄
回忆起《辛德勒名单》的“由来”,托马斯侃侃而谈。
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托马斯在美国一家皮具店里购买箱子时,看到了店主的皮具修理房间里以多种语言写成的有关辛德勒的文件。“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辛德勒名单的一份副本,也看到了当时杀害的犹太人名单。我第一次感到恐惧:为什么当时的欧洲人会觉得犹太人像病毒一样,必须被驱散、被赶尽杀绝呢?”
在店主的劝说下,托马斯开始着手写下《辛德勒名单》。除了以史料为据,他还采访了许多幸存者,让这个故事一点点完整起来。
在托马斯看来,《辛德勒名单》是让他感到最长久痛苦的一部作品,“但一个作者所经历的噩梦,比起纳粹的俘虏根本不值一提。”
托马斯遇到过一位生活相当富裕的犹太女性,不同寻常的是,在她的包里始终装了一块面包,“她说自己从来不敢不带着面包出门,虽然理智上已经知道党卫军已经不再存在,再也不会有人拦住她乘坐的交通工具,让她下去铲雪,但她还是不敢不带一块面包出门。这就是曾经当过党卫军俘虏后,留下的永久存在的创伤。”
讲座由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馆、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共同主办。
2025-01-06
2025-01-04
2025-01-03
20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