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电影节:在这里遇上好电影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苗春

2017-04-21

日前,香港电影节开幕影片《春娇救志明》剧组成员在开幕典礼后合影。 新华社发(王 玺摄)

  当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第4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已经于4月11日由影迷期待已久的《春娇救志明》拉开序幕。这一影迷狂欢节会一直持续到4月25日。北中国与南中国两地的电影盛事日期重合,各展风采,遥相呼应,甚是热闹。

  亚洲最负盛名的电影交流平台之一

  香港国际电影节自创办以来,一路前行,助推香港发展成为亚洲的电影文化中心,自身也发展成为国际间极受重视的电影节。作为亚洲最享负盛名的电影交流平台之一,香港国际电影节一直以选片广、选片新著称,成为闻名两岸三地的电影节之一。

  上世纪70年代,时任香港文化署署长的陈达文向市政局建议创办香港国际电影节,把世界各地优秀的电影带给本地观众,得到议员及政府的支持,第一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于1977年正式创立。其后稳步发展,由第四届起每年于复活节期间举行,为期16天。复活节是香港的公众假期,最长可达一周时间,痴心的影迷刚好可以放开手边事,留下"一日赶三五场"的难忘记忆。

  如今的IMAX中国电影制作及项目开发总监林明杰,当时还是中学生。他回忆说:在没有互联网没有APP的90年代,买电影节的票可是得过五关斩六将。“电影节开始售票前两周,我和几个同学就会先跑到中环的大会堂,每人拿一本电影排片手册。大家会比考试更专注地研读该年展映的影片,自己在小本子上记下所有想看的片子。然后各自再努力编制放映时间表,像玩俄罗斯方块一样,每天尽量把片子排得无缝链接。排好看片时间表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要把购票表格填好,连同所有的票钱交到售票的城市电脑售票网窗口。这其实并不代表你肯定有票,因为所有表格都得先汇总到电影节办公室,进行先到先得登记。终于盼来了电影节邮寄的大信封,仔细检查信封内的一堆电影票,再对比原来自制的观影表,发现每次总会少几张票,因为抢不到。看着电影节的退款支票,那份患得患失的心情,真是比恋爱还让人揪心。”

  香港国际电影节以操办者对电影的痴迷著称。每年,电影节的节目策划人都要从世界各地搜罗大量上一年的出色艺术电影,奔忙于戛纳、威尼斯和柏林这样的顶级电影节,其眼光更广及俄罗斯、阿根廷等地的影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电影节在继续介绍国际优秀电影的同时,积极向国外电影人和观众展示亚洲的电影新作,成为全球电影打入香港、大中华及亚洲市场的最佳踏脚石。今年的第4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有多达232部作品参映,其中69部为首映。

  每年均有来自50多个国家、数百部电影参展,都会表彰亚洲电影业的精英,并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工作者、电影制作人及观众聚集一堂,推广最新作品,欣赏出色电影。这有助于振兴香港电影业,增进各地电影文化的交流融汇。同时,每年还会轮番推出影视展、影片放映、亚洲电影大奖、电影投资等一系列重要活动。日前,本届香港电影影视展已经举办,各地的电影人都汇聚在湾仔香港国际会展中心。有人说,那几天北京的咖啡馆少了一半的人,看来全跑香港来了。

  在香港遇上好电影

  林明杰说,“感谢香港电影节,它为我打开了世界,为我推荐了杨德昌、侯孝贤、张艺谋、陈凯歌等先驱导演,让我意识到华语电影除了香港电影以外还有一片蓝海。”

  香港国际电影节除了让市民大众能亲身观赏世界各地的优秀电影作品,展示中国及亚洲电影的多元化制作,更举办座谈会、著名导演讲座、展览及派对等活动。有人说,每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就像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部影片合奏而成的一曲交响,时而激昂、时而沉郁。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这样的电影交响,打破了香港“我城”的格局。

  今年电影节期间,同样是佳片云集、名流荟萃。多位国际知名导演将于电影节期间访港,如戛纳最佳导演奖得主阿萨亚斯、波兰名导阿格涅丝卡·霍兰。影迷可以欣赏到的影片,除本届香港电影节开幕电影《春娇救志明》,闭幕电影《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外,为纪念导演杨德昌逝世10周年,电影节特别呈献“十年再见杨德昌”,让影迷重温其毕生7部享誉国际的作品;为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0周年,电影节精选20部最具代表性的本地影片,反映当代电影与社会的变迁,重头戏是最新修复、陈果执导的《香港制造》,另外13部题材多元创新的港产片包括《无间道》《少林足球》《投名状》等。更难得的是众多国际得奖佳作,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推销员》),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毕业会考》,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电影金狮奖的《离开的女人》、获最佳导演奖的《战争天堂》、获评审团大奖的《夜行动物》,获柏林电影节最佳电影金熊奖的《肉与灵》等。

  一曲交响未散场

  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主席王英伟表示,背靠着内地的庞大市场和资源,香港这座“电影之都”可以期待闯出一片新天地,“香港电影可以再创辉煌”。

  国际影坛各类电影节林林总总,中国有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有东京国际电影节、釜山电影节,但特点鲜明的香港国际电影节成功占据了一席之地。王英伟分析,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电影节越来越成熟,逐渐确立了国际声誉,效率高、视野国际化的特色格外吸引各国电影人;另一方面得益于香港担负着沟通中国电影人与国际影坛的桥梁角色,这使香港国际电影节独具特点。“背靠祖国这个庞大的市场,香港电影节往往能领先一步介绍中国内地最新的电影和电影人给全世界认识,很多如今已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内地导演和演员都是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第一次为国际影坛所熟悉。”

  林明杰说,时代进步了,现在香港电影节的订票也方便多了,“但我心里还是挺怀念当年的复杂流程,就像跟朋友亲笔写信而不发微信一样,那份额外的心思让交流多了一分敬畏,一分仪式感。我觉得这是对电影该有的一分态度。”

  今年电影节的杨德昌单元放映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修复版,当年林明杰曾经怎么也抢不到电影节的票。“我幻想在大会堂重遇20年前年轻的我,正满脸期待地排队提交购票表格。我俩擦身而过,我想香港国际电影节就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小四的手电筒,照着我未来踏进电影业的前路,希望那个手电筒的光永远不会灭。”


责任编辑:惠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