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生,瑞士日内瓦人,先后于柏林、台北、北京及波恩学习汉学、日本学、罗马语种语言文学研究、哲学以及比较文学。博士论文为鲁迅研究。1988 至1989 年于北京作翻译。1990 作斯洛伐克科学院东方研究室的访问研究员、1990 至 1992 年就职于巴塞尔制药工业。1993 至1999 年任苏黎世大学高级讲师,同时兼任高中中文教员。曾赴里昂、布拉迪斯拉发、上海等地从事研究。执教过柏林自由大学、巴塞尔、华沙、日内瓦、哥本哈根及布拉格大学。1999/2000年冬季学期至2009年夏季学期任波鸿鲁尔大学正教授、博导,2006-2007 年任成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客座教授,2004 年至2008 年任波鸿鲁尔大学东亚研究系系主任,2008/09年冬季学期和2013年夏季学期任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文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教授,2009初至今任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考门斯基大学东亚研究室东方语言文学正教授并博士生项目负责人,同时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东亚研究室任客座教授。2009 年聘为《斯洛伐克东方研究》主编。研究重点在民国时期文学、文学社会学、比较文学、篇章学以及版本与手稿研究。主要著作有《秋水——庆祝高利克先生六十五寿辰论文集》(主编,1998 年)、《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补遗续编》(1999 年,修订本2002 年)、《鲁迅研究资料文本图片文献汇编研究》(2001年)、《中国文学史》(合着,供二十世纪部分,2004年)、《“家在几种世界”——关于自中华和犹太文化而细读、写作和翻译论文集》(主编,2009 年)、《“在那坡里的胡同里”——冯铁中国现代文学论集》[3](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谈论文学——关于中国与圣经文学论集》(2013年),参加《鲁迅德文选集》(共6卷,1994年)编辑翻译工作,此外有100 多篇用德、法、英、意、中文写关于现代文学、比较文学、手稿研究、翻译研究和文学理论的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目录可参见考门斯基大学(斯洛伐克)东亚系网站以及维也纳大学汉学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