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旅日学者王敏:世界汉学中心是文明对话的“未来实验室”

来源:中国文化译研网

作者:

2024-04-0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近日,著名旅日学者王敏入驻世界汉学中心开展访学,期间接受《汉学频道》专访。在采访中,王敏教授以中日文化交流“摆渡者”的身份,深入探讨了中国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文化交流所带来的崭新机遇。

  现将部分内容整理如下:

  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当今的地球已经成为了一个人们可以大范围循环、自由游动与深度交流的大舞台。这种多元化的背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探索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否真正可靠、正确?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思熟虑、不断验证的问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世界汉学中心的设立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一个探索更加可靠、可行方法的基地,更是学者们交流思想、发声的平台。我坚信,当学者们的洞见和智慧能够为世界各国所借鉴,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我们就真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世界汉学中心,作为推动文明交流的一支重要力量,无疑承载了我们巨大的期待和希望。

  当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世界汉学中心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确保自身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

1.jpg

  王敏教授向世界汉学中心赠书,世界汉学中心责任专家孙建华接受赠书。

  学者简介

2.jpg

  王敏,1954年出生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1972年中日发表恢复邦交正常化共同宣言后,进入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开课的大连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考入文革后重建学位制度的四川外国语大学试点研究生班专攻日本研究;1982年通过日本文部省日语论文审核,成为宫城教育大学的文科研究生。2000年获取日本国立御茶水女子大学人文科学博士。先后出版了专著、合著、翻译180余册,荣获文化厅长表彰,被日本全华联授予中日友好交流民间大使称号。多次应邀入宫,与上皇夫妇交流。

  现任日本法政大学名誉教授、桜美林大学特聘教授、拓殖大学客座教授、周恩来和平研究所所长、日本亚洲共同体文化合作机构顾问、奈良文化振兴战略委员会委员等。中国兼职有中国大阪总领馆公共外交顾问、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等。

3.jpg

  主要著作有《宫泽贤治与中国》《周恩来与日本》《禹王和日本人》《周恩来的日本留学》《岚山的周恩来》《穿越日本的“大同”》《汉魂与和魂》等;古典改写本有《三国演义》12卷、《西游记》10卷、《红楼梦》(三个版本)等;主要译作:《我的伯父周恩来》以及少数民族故事系列《马头琴的故事》等。

  世界汉学中心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中心依托北京语言大学丰富的汉学研究资源,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建构学术服务和研究平台,凝聚全球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打造世界汉学家母港与世界汉学“根服务器”。

  世界汉学中心精心打造了全球汉学家信息网络系统,联络沟通了100多个国家、近5000名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致力于联络并激活遍布全球的汉学研究与知识资源,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建立世界各国汉学家和汉学机构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学、出版、影视、艺术、文博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中心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学术出版、翻译服务、论坛会议、研习研修、智库咨询等方式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汉学家交流和学术往来互动。

  世界汉学中心将依托在汉学数据、学术文献、语言数据库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提供及时、丰富、权威的知识服务,为汉学家、翻译家建构一个全面的学术服务和研究平台,打造“共享、创新、开放”的汉学学术生态圈,更好地满足汉学家、翻译家在华工作、生活的实际需求。


责任编辑:吴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