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世界汉学(中国学)的当代发展” 中外学者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主席、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托马斯·拉贝(Thomas Rabe)作为特邀嘉宾受邀出席并发表题为“拉贝家族与中国的友谊”演讲。
托马斯·拉贝回顾了从祖父约翰·拉贝开始,回顾了拉贝家族四代人同中国结下的百年不解情缘,以及与中国人民建立的深厚友谊,展现了拉贝家族为弘扬和平理念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拉贝表示,衷诚希望今后与中国人民携手传递约翰·拉贝一直致力于身体力行的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演讲结束后,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为托马斯·拉贝教授颁发聘书,聘请其为世界汉学中心“高级顾问”。
主旨演讲环节,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张西平,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张华,文学院教授李玲先后发表主旨演讲,来自14个国家的14位汉学家与会交流。会议由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教授,一带一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建丽博士主持。
张西平教授提出汉学家群体在研究中国时如何将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联系起来,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这一关键问题。他表示,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历史的中国是今日中国的基础,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的统一性是开展中国研究的出发点。张西平教授强调,“统一性”是中华文明与生俱来的特性,文化、历史、制度和当代发展等多种维度,共同塑造了中国的现实和未来,汉学家需要以综合全面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只有真正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脉络,才能正确认识当代中国。
张华教授从《文心雕龙》《左传》英译的核心概念和核心问题出发,考察各英译本英译策略,探究中国传统典籍核心术语翻译的概念建构模型,提出不同层面的翻译方法,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张华教授首先梳理了中国传统文论最重要的系统论著《文心雕龙》英译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核心概念“文”“风骨”“自然”,以“自然”为例详细解读如何通过有效译介对于传递刘勰文论思想的本真和精髓。其次,张华教授梳理了《左传》的不同英译本在翻译方法和风格上的侧重和不同。他强调,经典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种途径,需要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以达到跨文化的互通互融。
李玲教授演讲内容涵盖了中国女性文学在新世纪以来的多个方面,包括乡村、都市、历史书写和女性主体的演变,以及女性文学在反映社会变迁和女性角色演变方面的重要性。李玲教授从女性文学与宏大历史叙事及地域文化的关系、女性文学中两性及其它关系的书写等角度阐释了女性主体意识建构。她通过对代表性作品的人物形象刻画、情节设置、叙事态度与价值立场的解读和分析,在比较视野中探寻每时段女性文学的特征,围绕女性主体意识建构这一中心,清晰地梳理了当代女性文学的流变。
在最后的中外学者互动交流环节,14国汉学家就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译介与接受、中国经典的翻译与传播、中外文明比较视野下的汉学、海外汉学发展前景等问题与三位教授进行深度探讨。
论坛开始前,汉学家一行参观了校史馆,大家在讲解员详细的解说下,感受着北京语言大学建校6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多位校友汉学家重温了学生时代深刻而美好的记忆,对母校近年的全面发展和取得的卓越成绩表示祝贺。汉学家们纷纷表示期待未来能够与北语开展更多方面的国际文化交流、学术合作项目,共同为人类文明互鉴做出贡献。
2024-11-13
2024-11-12
2024-11-11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