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中国学)是外国人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一座桥梁,是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外国的历史文化碰撞之后派生出来的一种学问,是中国文化另一种形式的自然延续。
汉学(中国学)的思潮几经变换,不断发展。为学界以及读者更好地了解、认识世界汉学界的学术成果产出,多维度呈现海外汉学(中国学)研究图景,以“他者”之视角反观自身。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在世界汉学中心海外汉学数据库的资源支持下,特推出“海外汉学新书速递”栏目,以飨读者。
中文译名:《皇上的瓷器:清代生产业与技术官僚》
作者:陈恺俊
出版社:华盛顿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3月14日
书籍简介
Porcelain for the Emperor: Manufacture and Technocracy in Qing China由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名《皇上的瓷器:清代生产业与技术官僚》。
本书记载景德镇御窑督窑官唐英(1682-1756)的生涯,揭露18世纪前半叶的技术官僚,在创造帝国文化政策底蕴的科技知识,与独特的艺术形式等层面的广泛影响。通过财政管理、工艺实验与设计,这些清朝官员促进了前资本主义与前工业社会的理性化制造业。
作者取材自博物馆藏品以及第一手考古史料,与浩繁的《活计档》,为全球帝国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见解。读者将能理解帝国对工业的干预、劳力密集生产模式、国内外市场的区分,以及最重要的:“中央集权的技术官僚文化”,如何为近代中国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恺俊(Kaijun Chen),美国布朗大学东亚研究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华帝国晚期文学和物质文化。其研究关注14至18世纪宫廷陶瓷的制造及手工艺知识的流通。
中文译名:《春秋史撰:古代中国编年史书的规制》
作者:方妮安
出版社: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3月14日
书籍简介
Spring and Autumn Historiography: Form and Hierarchy in Ancient Chinese Annals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名为《春秋史撰:古代中国编年史书的规制》。
作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流传至今的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从公元前722年开始,至公元前481年结束,以简短和公式化的语言,记录了鲁国的重大事件。作者认为史官构成了史书的核心,其研究侧重于从史官的角度出发,关注记载事件的优先次序,进而传达个人、国家和事件的相对重要性,这为研究早期中国和其他地方的古代编年史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简介
方妮安(Newell Ann Van Auken),美国爱荷华大学亚洲和斯拉夫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学讲师,研究重点是公元前二世纪之前的中国。
中文译名:《三重自我:早期中国的思想、身体和精神》
作者:瑞丽
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3月14日
书籍简介
A Tripartite Self: Mind, Body, and Spirit in Early China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名《三重自我:早期中国的思想、身体和精神》。
作者认为,在早期中国,两种自我观存在重大分歧。一种是思想和精神紧密结合,通常被理解为统治身体就像统治者统治国家一样。另一种是人的三重性,思想和精神是独立的实体,不能被简化为物质或非物质的二元。在某些情况下,身体和精神甚至与思想相对立。作者调查了这种分歧,阐明了当代中国哲学中关于身心二元论的重要辩论,以及东西方理解自我的比较方法。
作者简介
瑞丽(Lisa Raphals),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中国和比较文学教授,重点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及宗教史、希腊哲学史。
中文译名:《虎蛇之地:在中国中古宗教中与动物共生》
作者:陈怀宇
出版社: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3月21日
书籍简介
In the Land of Tigers and Snakes: Living with Animals in Medieval Chinese Religions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名《虎蛇之地:在中国中古宗教中与动物共生》。
动物在佛教思想和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在书中考察了佛教关于动物的观念是如何改变的,又是如何被中国文化改变的。他探讨了动物、宗教、国家和当地社区之间的关联,阐述了佛教如何影响中国人对动物的认识和体验,以及中国的意识形态、道教和地方宗教习俗如何重塑佛教,展示了佛教、儒家和道教如何发展出教义、仪式、话语和实践,并通过这些习俗来管理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权力关系。
这本跨学科的书借鉴了广泛的来源,包括传统文本、石刻、手稿和视觉文化,将历史、宗教研究、动物研究和环境研究联系起来,为佛教如何在中国社会扎根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作者简介
陈怀宇(Huaiyu Chen),旅美历史学者,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哲学、宗教学院与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古代史、宗教史、近现代思想学术史,著有《动物与中古政治宗教秩序》。
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致力于借助双方优势,凝聚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战略。
世界汉学中心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重要使命,致力于联络并激活遍布全球的汉学家,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建立世界各国汉学家和汉学机构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学、出版、影视、艺术、文博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中心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学术出版、翻译服务、论坛会议、研习研修、智库咨询等方式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汉学家交流和学术往来互动。
2024-11-13
2024-11-12
2024-11-11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