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把我们引入美好的境界,阅读改变个人与社会的面貌。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六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逐步推广的过程,也是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与塑造过程。
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思想文化大数据实验室”在京发布了2019城市阅读报告《从阅读数据看城市气质》(第二季)。报告描述了2018年国内阅读的基本面,总结出阅读现象的十大亮点,并综合纸书销量数据与在线阅读数据计算出全国36个重点城市和300多个地级市的阅读指数,发布了1个“阅读指数总榜单”和5个“城市气质分榜单”。
用文化的力量为数据赋能,用数据的价值促文化发展,“思想文化大数据实验室”旨在通过大数据分析,透视城市的独特发展气质,倡导全民阅读的良好风尚。“这份报告抓住了‘全民阅读’这一前沿性的问题,同时抓住了‘大数据分析’这一前沿性的技术。”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袁正领在发布会上肯定了报告的参考价值。
“95后爱在线阅读,80后钟爱纸质书”“晚上10点爱看书,凌晨1点爱买书”
——全民阅读氛围浓厚
回顾2018年,中国的阅读市场和公众的阅读情况悄然发生着改变——数字阅读搭载新科技新产品,丰富用户阅读体验,不少人成为电子书的忠实用户;实体书店叠加新产业新业态,探索新型经营模式,成为市民工作之余的休闲场所。
不论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则需慢慢品味;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着用户的阅读需求。对于这一现象,《报告》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精确的印证。数据显示,2018年电子书平台上,小说类的书籍阅读时长占比达33%,位居首位,此外青春文学与成功励志分列二、三名。而在纸质书方面,法律、心理学、中小学教辅、字典/工具书等偏向于“实用”的书籍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50%。
“95后爱在线阅读,80后钟爱纸质书”“晚上10点爱读书,凌晨1点爱买书”,《报告》中的数据结果体现了不同年龄群体的选择,以及细分的阅读偏好。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在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市场中,女性用户的占比均有所提升,人均购书达到7.6本,购书数量及增长速度均高于男性。
你在读书,书也在读你。“传统书店和出版社看似缺乏与用户的互动,实则通过电商和电子书平台与读者进行着沟通,并致力于通过更加快速、方便、体验良好的方式,将优质内容传递到用户手中。”谈到图书平台的运营融合,阅文集团出版商务总监陶云飞颇有感触:“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行业,同其他应用软件争夺用户时间,就是希望引导更多的爱书人、读书人留下来,因为阅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主题阅读引领潮流”“科幻阅读持续升温”“怀念阅读集中爆发”
——阅读现象引人关注
与去年相比,今年《报告》的一大亮点在于首次提出了“十大阅读现象”,这些现象是从2018年度阅读大数据中归纳提炼而成。京东大数据研究院首席数据官刘晖表示,十大阅读现象代表了2018年在中国精神文化大层面上的趋势。
“主题阅读”位居十大阅读现象榜首。受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相关主题类图书销量同比增长达10倍以上,其中《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近2年累计销量占据主题类阅读榜首。
根据报告,影视“IP”的流行对大众阅读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影视阅读”现象显示,由热门图书和网文改编的影视剧播出后,反过来带动了原著的销售,冷门小说《都挺好》在电视剧播出后销量增长231倍。2019年初,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后,刘慈欣科幻作品销量环比增长均超过5倍,“科幻阅读”持续升温。《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上映及故宫文创产品的流行,带动故宫相关图书的热销,也让“文化阅读”备受关注。
经典作品依然是人们阅读的重要选项。2018年,霍金、金庸、李敖等名人名家的离世,引发“怀念阅读”集中爆发,人们自发地重温经典作品向大家致敬。数据显示,以《浮生六记》为代表的散文类书籍与以《解忧杂货店》《摆渡人》为代表的小说类书籍长年位居热销榜,可见“经典阅读”长盛不衰。
此外,从读者的地域和人群分布看,2018年中国阅读也呈现一些新趋势。地域特点上来看,一方面,前沿技术相关的“科技阅读”热正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扩展;另一方面,“海外阅读”扬帆起航,中国网络文学走入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群偏好上看,“分层阅读”的现象愈发显著,相对而言,高学历读者更爱读文学作品;70后最重视下一代教育,成为童书类“育儿阅读”的主力军。
“谁最有文艺范儿”“谁最有学霸范儿”“谁最有理财范儿”
——城市涵养阅读氛围
一座城市的气质,有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时代内涵的支撑,既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硬实力”,也取决于精神文明的“软实力”。
“从阅读数据看城市气质,如果仅仅是一种定性的判断,那么不乏记者的主观因素在其中,但我们用大数据来支撑这一系列的判断,就更具有说服力。”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代表“思想文化大数据实验室”,介绍了如何将“阅读指数”与“城市气质”关联起来——
综合阅文集团电子书和京东纸质书的阅读和销售大数据形成阅读指数,对阅读指数进行排行,形成一个“阅读指数总榜单”,其中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前10名为上海、北京、深圳、成都、重庆、广州、武汉、杭州、南京、长沙;300多个地级市中,苏州位列第1,其后分别是东莞、无锡、佛山、温州、常州、南通、金华、保定、泉州。
通过比较不同品类图书的数量和比重,报告还形成了5个“城市气质分榜单”:综合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类书籍销售数据,排列出“最具文艺范儿的城市”;综合电子通信、工业技术、计算机与互联网类书籍销售数据,排列出“最具科技范儿的城市”;综合家居、旅游、烹饪、摄影类书籍销售数据,排列出“最具休闲范儿的城市”;综合教辅、考试、工具书类书籍销售数据,排列出“最具学霸范儿的城市”;综合金融与投资、经济类书籍销售数据,排列出“最具理财范儿的城市”。
阅读塑造城市气质,城市也在涵养阅读氛围。相比于2018年首份报告,排行榜上数字的变与不变,背后都与城市的阅读实践密不可分。
“2018年,成都市财政支持3500万元用于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其中400万元用于打造图书馆的融空间,市民只要拥有一张社保卡就能自动成为图书馆读者,还能在甄选出的优质书店中,共品书香与茶香。”四川省成都市图书馆馆长史臻赜在发布会上表示,正是政策先行、形成合力,推动了成都一跃成为排行榜上的第四名。
苏州,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在阅读指数排行榜上,连续两年位居第一,究竟秘诀何在?江苏省苏州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副处长朱砂砚认为,苏州人爱读书,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脉传统,这与被评为“最具文化范儿的城市”也相映成趣。但同时,全民阅读建设也为苏州古城增添了新活力:“我们苏州有238家图书馆分馆,65家24小时图书馆,包括还有166个网上借阅的投递点,全民阅读就是要把阅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接下来,围绕《报告》结果,光明媒体矩阵会进行全方位报道。”陆先高副总编辑表示:更希望相关文化建设,能将城市气质作为依据之一,从而引领文化产业方面的投资和发展。
2024-11-18
2024-11-15
2024-11-14